在中华文化五千的渊源历史中,曾衍生出许多能人巧匠,可随着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他们也渐渐地被淡忘……当今社会,大家都听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是在条件落后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却凭借着极高的智慧,创建一门又一门手艺,也形成了曾经的“一招鲜”吃遍天下的说法。
在时间的洗礼下,有五种手艺师傅们也逐渐消失,他们过去都是“座上宾”,如今却踪迹难觅。
曾经的“座上宾”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人们也把他们称为九佬十八匠,也正是因为这些匠人,才有了当时富丽堂皇的建筑,结实耐用的家具,也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种种技艺。
经过社会的沉淀,十八匠也变成了八大匠:木匠、泥匠、篾匠、铁匠、船匠、石匠、油匠、剃头匠,随着人们的需求提高,又衍生出了焗匠和骟匠。
也有人将八大匠排过位,不过对于第一的位置一直颇有争论,民间也曾说“十匠九难缠,木匠鬼不缠”,直到如今,谁是第一也一直没有定论。
现如今,曾经的“座上宾”正在逐渐消失。
一提到手艺人,大家第一个想到肯定少不了木匠。在古代,大家都习惯在木匠称呼后面加上“师傅”二字,古代的人们一生都离不开木制品,因此,木匠在当时也是十分重要的职业。
在木艺界,想学徒要经历“三年零一节”才能出师,且规矩众多,“三年零一节”也就是学徒年满三年,再过一个节日,做木艺的手艺也就算学成了。
在学徒过程中也是十分辛苦的,徒弟拜师后,先要经历的是磨性子的粗活累活,担水、打扫卫生、拉锯、磨刨刃、锉锯,要磨练一年之久 ,师傅才会让徒弟跟着学进一步的手艺。
木匠学徒三年,见证木匠施业的全过程,也能够熟练地使用所有的木匠工具,学会了许多手艺技能,也明白了木匠这门手艺的道理,至此,也就算成功出师了。
独具“匠心”的手艺人
第二个就是石匠了,石匠是历史传承时间最长最久的技艺了,许多碑文、雕像、石桥流传千古、精美绝伦,都是古代石匠靠着巧夺天工的技术让他们流传于世。
石匠也有石匠的规矩,在石匠打钻眼的过程中,不得打空锤,他们认为空锤不吉利,在开凿石料的过程中,也不得说话,他们认为,是对山神的不尊重,山神也会因此发怒,惩罚石匠。
原始文明开始之初,石匠技艺就已具雏形,在历史的流动下,一代又一代石匠艺人挥动着工具,雕刻出浓厚深重的历史文化、流传千古的雕像碑文。
以前的石匠都是靠手艺走天下,一块又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在他们手中变得精美绝伦,充满着他们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敦厚的人格,而这些也成了石匠艺人们受人敬重的资本。
石匠向来是单调枯燥的,经常与石头打交道,在打石的过程中,在单调的打凿声中还要把心静下来,不得有半点浮躁,否则容易在关键部位失手。
石匠艺人们的生活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开石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受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封建社会之时,石匠被征召修建陵墓,就面临着有去无回的风险了,也正是因此,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过:“石匠,石匠,二锤老在肩膀上,打完石头逗姑娘。”
木石焗骟篾,第三个就是焗匠了,在曾经那个生活拮据的社会,物质匮乏,物件用坏了人们都不舍得扔,等焗匠师傅焗上几个焗子继续用是大多数人家的最佳选择,因此当时的焗匠也备受人们尊重。
在乡村,大家都能见到篾器,地上放的沙箕,竹椅子,篾席还有吃饭用的竹筷子,那样都离不开篾匠艺人。
此外,端午节素有“点丹”“画王”的传统,药工师傅会用雄黄粉点酒,在小朋友额头、手臂等身体部位上写个“王”字,一是以中药雄黄“避五毒”,二是借百兽之王猛虎的“王”字纹,为孩子祈福辟邪。
篾匠的手都长满了茧子,篾匠艺人干活也从来不带手套,因此他们的手上早已千疮百孔、干燥皱裂。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这些淳朴的技艺也逐渐被取而代之了。
第四个就是骟匠。以前的人们做养殖业的,基本上都会养一些牛、羊、猪、狗等牲畜,当时的人们,只要喂养着他们,即使日子再艰苦,也会有盼头。
人们在喂养这些牲畜的时候,都想着让它们长得更肥更壮一些,特别是一些刚出生的羔崽们,有的人也不想让一些自家的牲畜繁衍,就会请来骟匠,割掉牲畜们的生殖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养殖的规模逐渐大了起来,地方也出现了许多专业的兽医,而以前那些敲着铃铛走村串户的骟匠们也慢慢消失了。
在乡村,大家都能见到篾器,地上放的沙箕,竹椅子,篾席还有吃饭用的竹筷子,那样都离不开篾匠艺人。
匠心独造却这样消失?
现如今,还能见到石匠身影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龙门石窟,龙门周围的村落,不少人的祖上都是石匠,龙门石窟的命运,与周围村落生计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摩擦。
木匠则隐没于市井,偶尔为身边的人做一些椅子桌子,不过从古流传下来的鲁班锁、太师椅等饱含智慧的奇物一直流传芳古,为世人惊叹。
在一些偏僻的村落,交通还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中的部分便利,还会有一些篾匠用竹子编一些生活用品供人们使用。
工匠师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在维持生计之中也衍生出了工匠精神并将其传递下去,一直到现在人们口口相传,赞不绝口。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工匠师傅们特有的品质与精神也逐渐发扬光大,洗礼炎黄子孙,深深地烙印在人民心中,对其敬畏。
我们应在浮躁的风气中稳定自己,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基础技能上,稳扎稳打,有自己的追求,努力追求,对技艺的提升持之以恒,这就是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工匠精神!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头条创作挑战赛#十大期货配资线上
手艺石匠木匠焗匠篾匠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Powered by 在线股票配资平台-在线股票配资公司-在线股票配资排名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